12
2024
-
08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第49期
时间: 2024-12-08 19:26:46 | 作者: 贝博bb平台登录入口
] 汽车之家本期送上2024年第49周周报,本周传统车企方面,2大汽车国企是近期关注重点。继上周提到上汽迎来重大改革,本周广汽改革也迎来重大进展,广汽与华为将联手打造汽车新品牌,采用全新的“小智选”模式,开展3年番禺行动,大自主整合和减员,3季度是合资品牌拖累达极限。上汽和大众签署续约,合作模式完全不同以往,双方信心有所下降。
新势力方面,11月销量公布,小鹏破3万、零跑破4万,理想继续保持新势力销冠,比亚迪站继续稳50万。
自动驾驶方面,“萝卜快跑”在香港获批:不能载客,有操作员,在特斯拉之前抢占海外右舵市场。
海外方面,欧洲版“宁德时代”破产,欧洲实现电池自主可控破灭,欧盟对华电车关税征收现松动。全球第4大车企Stellantis的CEO提前辞职、工厂关停,或影响零跑投资人信心。
11月30日,广汽集团宣布与华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广汽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再进一步,双方将联手打造一个定位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全新品牌,在产品研究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
a. 广汽集团和华为各有三名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分别是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和集团副总经理閤先庆。华为方三人分别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下称“华为车BU”)CEO靳玉志和车BU副总裁迟林春。
b. 华为终端和车BU董事长余承东没有参加签约仪式,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双方合作并未纳入“鸿蒙智行”框架。广汽方面称,此次将与华为发展出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
a. 广汽集团曾在2021年7月宣布,广汽埃安将与华为联合开发一系列智能汽车,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按照当时规划,双方的首款合作车型将是一款大型SUV,计划在2023年底量产。
b. 2023年3月,广汽集团在董事会决议公告中透露,由于各方资源调配等原因,埃安相关车型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华为此后将扮演重要供应商的角色。
a. 时隔一年,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落点转移到广汽传祺。2024年4月,传祺宣布将在轿车、SUV、MPV全领域搭载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华为技术。9月下旬,传祺还对外展示了与华为合作的首款概念车。
b. 在11月14日举行的一次媒体座谈会上,冯兴亚称,此前广汽对智能驾驶技术装车的态度较为保守。“是华为唤醒了我们对消费的人新需求的感知和认识。”
a. 广汽集团和华为基于新品牌展开合作,折射出华为已是国内汽车市场举足轻重的角色。
b. 选择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品牌和产品不断增多。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东风集团的岚图,以及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等品牌都有使用华为智驾系统的车型。
a. 高阶智驾通常指具备城市道路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埃安、传祺有多款新产品搭载了此前只有昊铂车型才配备的高阶智驾系统。
b. 埃安以“高阶智驾普及者”为口号,将高阶智驾车型的门槛拉低至15万元级别。
c. 在智驾领域,广汽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一方面尝试自研,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于外部布局。冯兴亚说,现阶段智驾追求的不是“成本力”,而是“先进性”。“自研先进用自己的,别人先进用别人的,一定要保持无人驾驶的先进性。”他说。
a. 集团总部从广州CBD迁往番禺,搬到研产供销的一线日召开管理模式改革及总部搬迁动员大会,对内强调改革的战略意义,并公布了搬迁计划。10月25日,广汽公告公司董事会于当日审议通过了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改革的议案,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
b. 同步实施组织机构改革,逐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新成立3个部门:①产品本部:从消费者需求开始,“产品定义-产品研究开发-产品上市”全流程统管。②财务本部;③采购本部。
a. 11月15日公布系列改革规划,将积极地推进集团层面的二次混改,建设更具市场化属性的汽车集团。
b. 广汽集团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登陆H股和A股市场。目前,广汽工业在广汽集团持股52.51%,是公司控制股权的人,实际控制人是广州国资委。
c. 目前集团职业经理人持有的多是股票期权,接下来开展二次混改,会实施员工持股。员工持股通常是将公司利益和经营者利益结合,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在广汽集团以往实施的多轮激励计划中,股票期权占据大头。当公司业绩及个人绩效达成考核要求后,这些期权还需要在数年中分批行权。
d. 广汽埃安在混改过程中实施过员工持股,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把房子抵押,带头投了2000万元,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等员工贷款“All in”。
a. 广汽集团第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282.32亿元,环比增长15.41%;三季度归母纯利润是-14.0亿元,由盈转亏;扣非归母纯利润是-15.3亿元,同比减少216.0%
b. 广本处理产线&减员基本完成,广丰单车仍保持盈利,大自主整合达到降本目的。
c. 合资:广本产线减值&减员赔偿影响已在24Q3处理完毕,全年合计约14.5亿元开支;
e. 大自主:各职能部门将根据真实的情况进行合并或分设,在确保埃安相对独立运营的同时,最大化合并机构、精简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a. 为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广汽集团不乏大手笔投入,广泛布局电池、电驱以及锂矿等上游产业链,亦围绕智能驾驶供应链进行多笔投资。广汽集团还尝试补齐国际化短板,进军东南亚市场并于当地建厂,近期还刚刚宣布了新的欧洲市场拓展计划。
b. 广汽集团风格为投资驱动,重要决策往往要先算账,存在错过最佳时机的风险。“算清楚账的时候,别人也算清楚了,竞争最激烈。”广汽集团的改革还应该延伸到投资决策领域。
a. 新车方面,广汽埃安进入REEV、PHEV增程细分市场。广汽传祺将与华为深入合作,推出全新的中高级SUV、MPV和轿车三大系列车型,全部搭载华为的高阶智驾技术。
此前,广汽集团旗下各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多各自为战,如“分封制”;另一方面,合资品牌过去表现强势,集团层面的高级管理人员多出自合资品牌,造成管理思维上的惯性。
广汽集团已经开启了全面的改革,开启“番禺行动”,将在2025年初全面完成改革,各职能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合并或分设,在确保广汽埃安相对独立运营的同时,最大化合并机构、精简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自主能源生态产业链实现闭环布局,合作华为共创新品牌;合资有望见底,产品组合持续优化;公司积极推动内部变革,提升经营效率积极降本。外部券商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23.7/30.9/40.5亿元,对应PE为38/29/23倍。
1. 小鹏破3万、零跑破4万,理想继续保持新势力销冠,比亚迪站继续稳50万
12月1日,多家车企照例公布了11月销量战报,在经历汽车市场“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后,新能源车依旧保持着不错的销售态势。
从11月销量数据分析来看,多家车企销量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其中,比亚迪月销再次突破50万辆,年销400万辆指日可待;零跑首次站上4万辆大关,并提前完成年销目标。而理想和蔚来相比10月均出现了销量下滑,不过总体幅度不大,理想依旧位列新势力销量首位,蔚来也稳定在2万辆水平。
1.小鹏:小鹏11月共交付新车30,895辆,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29%,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台,并连续3个月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
小鹏的爆发来自MONA M03和小鹏P7+这两款大热车型。其中,小鹏MONA M03上市3个月交付连续过万台;小鹏P7+上市仅3小时,订单量就突破了31528辆,发布23天交付量超7000辆。
2.小米:连续2个交付超过2万台,而这2万台远远不是小米销量上限,而只是目前产能的上限。同时,小米官方表示,对达成全年超过13万台的新交付目标充满信心。
11月13日,小米汽车第10万辆整车的下线天的时间创造了国内新车企最快下线纪录。仅依靠单一车型,小米汽车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相当厉害的。此外,小米的首款SUV近期也频繁曝光,有望在明年上半年上市,届时将会是对小米产能的巨大考验。
3.理想汽车:11月交付新车48,740辆,同比增长18.8%,但环比下降5.25%,已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不过依旧稳定在新势力销冠位置。
目前,理想距离5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还差5.8万辆,想要达成目标还需要在最后一个月冲刺一下。为此,理想汽车推出了到年底的限时0息政策,购车用户可享受最低首付金额3年0息金融方案,理想L6首付6.98万元即可提车,逐步降低了购车门槛。
4.鸿蒙智行:11月全系交付新车41,931辆,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问界新M7系列11月交付12,573辆,上市13个月累计交付新车23万辆;智界R7(全景看车) 11月交付8983辆,呈上涨的趋势。11月底正式对外发布的尊界S800发布48小时预定2108台。
5.蔚来:11月交付了20,575台新车,同比增长28.92%,环比下降1.91%,连续七个月销量超过2万台。其中,蔚来品牌11月交付新车15493辆;乐道11月交付新车5082辆,64天累计交付超10,000辆。2024年1至11月,蔚来累计交付新车190,832台,同比增长了34.36%。
蔚来目前最大的瓶颈就是在产能方面,特别是乐道L60的交付速度并不是很理想。李斌近日在第三季度财务报表电线万台。
根据蔚来第四季度的交付指引来看,蔚来总体交付将在3万辆左右,其中蔚来品牌2万辆,乐道品牌1万辆。
6.零跑:11月销量达到40,169辆,同比增长117.04%,单月交付首次突破4万辆,连续6个月创月交付历史新高。
今年1-11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251,207辆新车,同比增长100.11%,并提前完成了2024年25万辆的销量目标。
2025年,零跑将向年销50万台目标迈发起挑战。零跑将在2025年推出三款B平台车型,其中B10已于广州车展正式亮相,定位10-15万元级别,并会搭载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功能,将于明年年初上市。
7.广汽埃安:经历了九个月负增长后,终于实现正增长。11月销量42,301辆,其中,埃安RT上市首月销量达成11811辆,昊铂品牌11月销量达成3161辆,实现五连涨。
8.极氪:11月交付27,011辆,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8%,再创新高。其中,极氪7X表现不俗,上市60天交付超2.5万台,成为20万以上中国纯电SUV销售冠军。
9.岚图汽车:11月交付量达到10,856辆,同比增长55%,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此外,岚图近期也推出了多项优惠方案,包括两年免息、0首付方案等购车政策,降低购车门槛。
10.哪吒汽车:本月仍然没有公布交付数据。近日,哪吒创始人方运舟回应了近期哪吒汽车的问题,并透露了哪吒汽车的规划:对内,精简业务、聚焦核心、优化组织和改革薪酬等,构建更高效组织,力争明年实现现金流转正,提升竞争力;对外,推动南宁工厂恢复生产经营,带动国内三大工厂全面复产。
11.比亚迪:11月,比亚迪销量高达506,804辆,连续两个月破50万,比亚迪再次创造历史。其中,王朝网销售253,192辆,海洋网销售229,819辆;方程豹品牌销售8521辆;腾势汽车销售10002辆;仰望品牌销售302辆。
a. 参考乘联会的数据,10月可完全称为“金十”。整个车市,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226.1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7.3%。
b. 10月,常规燃油车零售106.6万辆,同比下降16.1%,环比增长8.1%。即便拉长到1-10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50.8万辆,同比仍下降16.0%。
a. 基于过去五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LGSB)月度数据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改善可能对汽车、零售和消费的人服务行业带来更显著的利好,但不利于银行、能源、运输等行业的表现。
b.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尽管各家车企都在11月交出了不错的成绩,但“赚钱难”依然是汽车行业的问题。截止目前,只有少数车企依靠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盈利,价格战持续不断,令车企陷入了无休止的低价沼泽中。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 4.6%,来到了近10年最低。2017-2022年,国内汽车行业单车利润维持在2万元以上,2023年下滑至1.7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行业单车利润已降至1.6万元,其中9月仅为1.1万元——这还只是单车毛利润,如果算上智能驾驶等高昂的研发费用、营销费用、公司管理费用,很多车企是卖一台亏一台。
2025年的价格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只有当赢家浮出水面的时候,价格战才会停止。目前比亚迪已占据领头羊,第二、三名的归属仍充满悬念,或许在 2025 年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将见分晓。届时,随市场格局逐渐稳定,价格战有望缓和,但在此之前,车企仍需在销量与利润之间艰难权衡,争取“活下去”。
11月26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将上汽大众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结合新的合作周期,上汽大众公布了详细的产品计划。
根据协议,未来六年,双方将为中国消费的人带来18款新车,其中,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多达15款,其中八款为纯电车型。在产品结构上,上汽大众将逐步缩减燃油车产能,加大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除现有纯电车型ID.家族外,上汽大众还将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产品攻势,从2026年起,陆续推出七款新能源车型,覆盖纯电、插混与增混三大技术路线。
a. 上汽大众称,此次续约并非简单的合同延续,而是股东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合资企业未来发展之路。未来上汽大众将由单纯从外方股东“技术引进”,转向中外股东“技术共创”。
b. 上汽大众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多款新车型,到2030年,新产品数量将达到18款,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c. 例如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将在2025年中推向市场。2026年起,上汽大众还将推出两款紧凑级电动汽车,三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两款增程版车型。
a.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合营合同,合营期限为25年。当时国内没有现代化的汽车制造业,上汽大众通过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在中国建立起零部件体系,这一合资案例还促进了国内推出首部《合资法》和《专利法》。
a. 2002年4月份,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提前8年续签上汽大众的合资协议,将合资期限延长20年至2030年。而今年11月26日是双方第二次续约,提前6年续签,将合资期限延长10年至2040年。
b. 从第一次提前8年续约,延长合资期限20年,到第二次提前6年续签,延长合资期限10年这一事实显而易见,在中国政府取消合资股比限制且汽车市场快速变革的背景下,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信心明显没有2002年第一次续约时那么强了。
c. 乐观者认为大众仍将中国视作最重要的市场,延长上汽大众合资期限就是最好的证明。悲观的人认为该集团意识到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而且,在大众安徽成立之后,南北大众的重要性将逐渐降低。
a.成立了大众安徽。曾经的上汽大众的股权结构为50:50,一汽-大众为60:40,但大众安徽则是由大众集团控股75%,因此,也被认为是大众集团的亲儿子。并且,大众安徽还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个全新的金色logo,以区别于南北大众。大众汽车集团也在安徽合肥投入巨资,建立从研发生产,到测试,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庞大基地。
b.增设奥迪一汽、奥迪上汽两个新项目。在一汽奥迪之外,拓展了奥迪一汽、奥迪上汽两个新项目,且都由奥迪主导。其中,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奥迪和大众持股60%。
c.开展和小鹏合作。2023年,大众还与新势力品牌小鹏汽车展开合作,双方一同开发全新的整车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小鹏也将为大众打造两款纯电动车型。
a. 2024年1-10月,大众汽车(含奥迪)在国内市场的上险量为2271222辆,其中一汽-大众上险量为1315492辆,占比约58%;上汽大众上险量为945032辆,占比约42%;大众安徽和进口大众总的上险量为10698辆,占比0.47%。
b. 但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大众的表现更强势。今年1-10月,大众汽车(含奥迪)上险量为180284辆。其中,上汽大众(含奥迪)的新能源车型上险量为115628辆,占总量的64.1%;一汽-大众(含奥迪)的新能源车上险量为61675辆,占总量的34.2%。
c. 上汽大众的新能源销量几乎快达到一汽-大众的两倍,也是大众在华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贡献者。
a.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24年还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同时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销量规模约占全球六成。
b. 2024年7月至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占比连续四个月超过50%。
c. 大众汽车集团等跨国车企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较为被动,中国企业反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取得领头羊。2024年10月,中国本土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占比已达70.1%。
a. 福特汽车放弃在主流市场与中国公司竞争,转而引入多款高端越野和皮卡车型。通用汽车可能也在考虑类似选项,并在中国引入高端进口车品牌道朗格。
b. 丰田和本田等日系车企选择积极与中国电动化和智能化供应商合作,提升中国本土研发能力。
a.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称,尽管中国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退出中国也不是跨国车企的明智选择。他认为,汽车行业新技术大多是在中国率先应用,跨国车企如果离开中国会变得迟钝,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其全球业务发展。
大众集团依然坚信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但快速更迭多变的中国市场,让大众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近年提高了业务的多元化,而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慢慢地增加自己对这些业务的控制力。
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当下的重点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尽快突破,这有助于坚定股东双方对它的未来前景的信心。
就本次上汽大众第二次续约延长的合资期限不及第一次,以及中国政府放开合资车企股比限制后外资的动向,我们判断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对未来长期合作的信心没有之前那么强
但从现在到2040年还有15年时间,当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变数,比如大众安徽的运营是否成功,大众汽车集团和上汽集团未来的实力变化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上汽大众的前途和命运。
2. 右舵市场对Robotaxi需求更迫切,人口老龄化、公共交通不健全等因素
11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运输署公布的相关消息:该牌照申请人为内地企业百度旗下香港注册公司,其英文名称为“Baidu Apollo International Limited”。其相关代表则在11月初出席当地相关会议时则透露称:将引入第六代无人车来测试。其还将在当地招聘研发技术人员、AI驾驶测试工程师等。
经过草拟法例及修订相关法则等工作筹备数年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批出了首个无人驾驶车辆先导牌照。
a. 其批出的根据是当地的《道路交互与通行(无人驾驶车辆)规例》。为给测试及应用无人驾驶车辆(当地亦称“自动车”)创造条件,当地针对相关车辆相对更具弹性的规管框架已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在此之前,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三个节点年份中,香港一系列智慧出行规划均提及无人驾驶车辆有关内容。
a. 香港是萝卜快跑首个右舵左行地区的无人驾驶测试牌照,不单单是在香港落地,未来还有望进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英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右舵市场占据全球1/3市场占有率,未来或许都是萝卜快跑的目标市场。
b. 萝卜快跑一直寻求在海外市场推出其无人驾驶汽车,以便将其竞争优势扩展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萝卜快跑希望在新加坡、中东等地测试并部署其无人驾驶出租车,一直在与这些地区的企业和监督管理的机构讨论相关计划。
a. 这些市场普遍面临无人驾驶技术不足、人口老龄化、交通需求增加等挑战,亟需借助无人驾驶技术来补充出行方式。
b. 例如,在日本的偏远地区,由于年轻人向大城市迁移,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公共交通系统人员短缺,不少地方铁路采用了无人车站、列车单人运行(ワンマン運転)甚至是巴士代行的降本策略。
c. 维护铁路设施的支出不会随着班次减少而明显降低,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公路及工业基础依旧可观,因此Robotaxi、Robobus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a. 目前,英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慢慢的开始针对Robotaxi进行立法,为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法律基础。
b. 英国的《无人驾驶汽车法案》获得王室批准,建立了包括车辆授权制度在内的全套法律框架,允许无人驾驶车辆合法上路并提供载客服务。
c. 新加坡则自2015年起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车辆,并通过监管沙盒制度,为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d. 日本,该国政府的《道路交通法》于2024年4月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对L4级无人驾驶的禁令,允许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无人驾驶测试,这一修订为无人驾驶汽车市场打开了大门。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预计到2025年底,至少在25条公共道路上允许L4级无人驾驶车辆的运营,这些车辆将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a. 从政策法规环境看,香港特区在相关领域的推进仍相对滞后于其他热点地区,且仍无法规模化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相关测试仍处于“从封闭路段驶向真实场景的第一公里”。
b. 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相关测试车辆在运营时仍不可用于出租或其他可获得酬劳的用途。
c. 滞后或与香港独特且复杂的交通环境有关。作为高密度的山海地形城市,当地道路网络高度复杂,且有多种畸形交叉口、多路交叉口等特殊路口结构。据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当地机动车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364辆机动车,堪称“人多车多”。
a. 为在这样的复杂的交通环境下推动无人驾驶创新及研发,香港特区政府曾于2021年推出10亿港元的智慧交通基金。其中有多个获批项目与自动车有关,测试路段涵盖公共道路及不同应用场景。
a. 正在香港测试的多辆自动车之中,无人驾驶技术最高已达“高度无人驾驶”的第4级别。但无论级别高低,多类车辆仍需在相对封闭路段测试,包括科技园区、西九文化区、大学校园及个别私人屋苑等。
b. 本次先导牌照项目将有10辆无人驾驶车辆在北大屿山进行实际路段测试。但首阶段仍将限定在指定时段和路段,且每次只可有一辆无人驾驶私家车进行路面测试。
c. 大屿山大部分土地属于离岛区,与市区相对距离较远,居民数量及路网亦相对稀疏。首阶段测试或将于2024年底前展开。
d. 测试期间,自动车上会长驻后备操作员(内地称“安全员”)以在有需要时接管车辆操控。该后备操作员须为香港本地人(具有10年以上营运车驾驶经验、不少于100小时的全职培训)。
e. 相关车辆由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制造。为适应当地交通规则和驾驶习惯,相关进港车辆会采用右舵设计。
a. 香港国际机场在2019年已引入无人驾驶拖车,是全球首个在实际环境操作无人驾驶拖车的机场。
b. 往来香港国际机场四号停车场等(途经机场北交汇处、航天城路、航天城第三街等)的这一具体选址,是香港机场内部拥有较好的无人车发展的基础路段。
c. 当地机场管理局正在于航天走廊兴建及使用无人驾驶运输系统。该项目将以自动车接载乘客来往航天城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在航天走廊发展成为机场东涌专道(由SKYCITY航天城延伸至东涌市中心)后,将服务该新市区的市民和访港旅客。
萝卜快跑在香港落地,为百度在右舵左行市场迈出了第一步。在全球主流市场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下,自动驾驶出海成为了目前头部企业的主要考虑方向之一。这次萝卜快跑进行的出海尝试,就是这里面的一个重要代表。
在香港获得先导牌照后,萝卜快跑不但可以在左舵和右舵的市场中灵活运作,还能利用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快速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将“出海全球”的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11月22日,Northvolt宣告破产,曾经被誉为欧洲的“宁德时代”,标志着欧盟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努力几乎宣告失败。11月22日,Northvolt宣告破产时,在给法庭的文件上,公司账面上仅有约3000万美元的可用现金,并背负58.4亿美元债务。
欧美媒体认为,该公司此次申请破产保护将对欧洲本土电动汽车行业及欧洲锂离子电池的自主研发造成重大打击。
1.Northvolt是欧洲对电池“自主可控”的希望,俗称欧洲版“宁德时代”
a. 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含着金汤匙出生,曾从投资者和政府筹集超过150亿美元,与宝马、沃尔沃、大众等知名汽车巨头合作,拥有大量订单。由包括前特斯拉高管卡尔森在内的团队创办。
b. Northvolt从诞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成为有潜力解决欧洲电池产业对亚洲市场依赖的“欧洲宁德时代”,定位为中日韩电池巨头的可持续替代方案,这让其自创立伊始便得到了全欧洲各方面的鼎力相助。
c. 欧洲是全世界内最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地方,然而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欠佳,尤其是动力电池要大量从东亚地区采购。因此,欧洲才希望有自己的电池公司。
a. 6月,宝马因担心无法按时收货,取消了价值20亿欧元的长期合同,这对其业务造成重大打击。接着在9月,其瑞典工厂发生意外致工人死亡,引发调查并停产,导致大客户斯堪尼亚的订单延迟。
b. Northvolt从9月初到11月仅有一周达到了每周51000个“良品”的目标。10月底,公司暂停了其中一座生产大楼的运作,并从11月11日起结束了24/7生产周期,转而仅在工作日生产。
a. Northvolt秉持自身作为一家绿色电池企业,将工厂定在了北极圈的港口小城Skellefte?,但由于该地纬度极高,夏季天不黑、冬季天不亮,造成不少外地工人生物钟紊乱,由于瑞典小镇处于偏远地带,难以吸引人才落地。
b. 据相关调查报告,该工厂能完成工作的仅有100多个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外包工人。其中,中国的外包工人大多数来源于一家无锡的电池上游设备生产商。
c. Northvolt基础太过于薄弱,机器需要中国人给,厂房要中国人建,一切都需要中国人教。言语不通又导致了该地的沟通不灵。
d. 为了赶工,Northvolt并未采用在中国测试设备的流程而要求全都在瑞典工厂完成,最后却陷入了困境,因为下到基层员工和工程师,上到经理与董事会,全都没有生产经验。
a. 欧洲电池行业的问题就在于自身缺乏从零制造的经验,生产技术不足。本土的行业发展不起来,外部的良好行业难以输入,最后受害的只能是消费者。
b. 欧洲在着力于自身技术条件进步的同时,也应进行技术与贸易的合作共赢。
c. 欧方表现出尽快与中方达成协议的愿望,欧盟正计划迫使中国企业将汽车电池等知识产权转让给欧洲企业,以换取欧盟的补贴。
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一定的关税,但欧洲车企衰落的问题并没有正真获得改变。Northvolt破产就反映出了欧洲电池产业自身有一定的问题,如技术、成本、管理等,仅靠关税保护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前段时间消息说,欧盟同中国正接近就取消对华加征的进口电动汽车关税达成解决方案,或是欧盟想企图强迫中企转让技术,换取关税减免的一种手段。
1. CEO唐唯实极具争议,欧盟关税主要推手,推出2家中国合资车企,又主张零跑合作
2024年12月1日,阿涅利家族成员、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商Stellantis的CEO卡洛斯·唐唯实(Carlos Tavares)在2026任期之前就发布辞职声明,震动整个汽车行业,事件显示双方存在多层次的矛盾。Stellantis还关闭了2处工厂,应对欧洲电动汽车销量的下滑。
消息传出后,投资人大幅抛售其股票。早前11月29日,Stellantis的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收盘报13.20美元/股,2024年以来已下跌超过40%,被媒体称为“华尔街长期资金市场上股价跌幅最大、表现最糟糕的老牌传统汽车制造商”。
a. 按照2023年汽车销量计算,Stellantis集团是全球排名第四的车企,前三名分别是日本丰田汽车、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和韩国现代起亚。Stellantis集团是由标致雪铁龙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并而成,拥有十余个汽车品牌。
a. Stellantis业绩持续下滑。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0%,净营收同比下滑14%,净利润同比下滑48%。第三季度,Stellantis集团没有扭转颓势,销量同比下滑20%,净营收同比下滑27%。
b. 北美市场是Stellantis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2024年以来,北美库存高企、销量下滑,拖累了Stellantis集团的业绩表现。
c. 2024年1至9月,玛莎拉蒂在中国市场的进口销量同比下滑79%,跌幅仅次迈凯伦。
d. 2023年,Stellantis集团在全世界内共销售汽车617万辆,实现净营收1895亿欧元,净利润186亿欧元,调整后经营利润243亿欧元,调整后经营利润率为12.8%。
a. 唐唯实试图通过“挤压供应商”来改善Stellantis的现金流状况,目的是达成2024财年修订后的财务目标,但董事会认为这种短期措施是不可持续的。
b. 他曾大幅削减IT支出,导致公司系统失去了对数千辆汽车在法国位置的追踪;有供应商被告知没有办法获得付款,因为处理付款的人正在休产假,Stellantis没雇佣替代人员。
c. 政府对唐唯实“要么增加补贴、要么关闭意大利工厂”的态度感到不安。而在集团盈利能力最强的美国市场,他提高了一系列品牌的定价,不仅使得经销商背负库存,也导致供应链的紧张。
a. 从2024年12月2日至2025年1月5日,米拉菲奥里工厂(Mirafiori)暂停生产,该厂位于意大利都灵,以此应对欧洲电动汽车销量下滑,以及美国和中国对豪车需求低迷。这家工厂主要生产电动汽车,停产将影响电动版菲亚特500以及玛莎拉蒂的GranTurismo和GranCabrio车型。
b. Stellantis还关闭了英国汽车品牌沃克斯豪尔位于英国卢顿的工厂,这是一家有120年历史的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内燃机轻型商用车(LCV)。它原定于2025年开始生产Vivaro商用货车的电动版。
早些时候,Stellantis公开对外表示,2025年将继续推动关停并转,并为此向相关行政部门求助,寻求更多资金扶持。
a. 2013年离开雷诺后,他接手了濒临破产的标致雪铁龙(PSA集团),只用两年时间就带领PSA集团扭亏为盈;
b. 主导了标致雪铁龙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合并,使得2021年Stellantis集团诞生。
c. 在降本增效的策略下,2023年Stellantis在汽车销量减少的情形下,营收、净利却实现了增长,足见钱是一分一厘省出来的。
a. 唐唯实在关税问题上的前后不一。早期欧洲和北美计划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启动关税调查时,他表现得颇为积极,曾呼吁欧洲车企中国新能源汽车。他一度被业内认为是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背后,最大的汽车产业推手之一。
b. 2023年,Stellantis与中国汽车公司零跑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准备拿中国技术、在全球生产、再卖向全球,唐唯实转身成为支持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游说者,表示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就是“一场大陷阱”,这“只会加剧泡沫和通货膨胀”。
c. Stellantis集团前身之一标致雪铁龙集团是法国企业。在意大利政府有意吸引中国车企投资时,唐唯实表态反对,并曾威胁关闭意大利工厂。
a. 在中国原本有神龙汽车和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两家合资企业。目前Stellantis集团对神龙汽车采取“轻资产”模式运营,也能够理解为Stellantis集团实际上退出了神龙汽车。
b. 早在2022年7月,Stellantis集团就已经退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
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负责这个的人说:“唐唯实从Stellantis集团的离开,不可能影响到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的合作。”不过从零跑股价反馈看,10月以来,已经连跌3个月,累计跌幅20%,要知道零跑销量11月首次站上4万,而且是除了小米外,新势力目前唯一提前达到年度销售目标的车企,我们大家都认为Stellantis集团管理层的动荡,应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让投资人对零跑的信心,产生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