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新生态GNEV2024上海论坛召开
时间: 2024-11-03 10:43:15 | 作者: 贝博官网
详情
11月1日,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GNEV2024•Shanghai)成功举办。
本届大会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共举办了3场会议活动,包括1场主论坛、1场专题论坛以及1场高端闭门研讨会,汇集了有关政府部门领导、机构和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与会者从全球和中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协同共建高度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的方向、挑战和路径。
11月1日上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主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报告,并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以下四大趋势:
一是市场增长重心转移:中国和新兴市场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的区域,尤其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50%。相比之下,欧盟和美国的电动化步伐出现阶段性放缓,主要受成本、电力保障和能源问题等因素影响。
二是全球电动化产业布局及技术创新方向更加明朗:电池产业链大多分布在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尤其是中国占据了全球主要的电池产能;技术路线也逐渐清晰,目前以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未来逐步向固态电池过渡。
三是企业层面分化明显:传统大型车企仍处于盈利阶段,但利润在加速收窄。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慢慢的开始盈利,标志着汽车行业正经历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结构性转变。
四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呈现出明显的迭代特征:中国处于消费引领地位,已经从关注基本性能转向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欧美消费者则仍主要关注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主持会议时表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中欧美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主体,持续引领下一代关键技术与产品应用,以东盟、拉美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持续加快转型步伐。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预测,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出现很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上涨的速度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将来更大的市场可能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市场包括中东、北非、南非、拉美,这些市场可能是下一步重点要关注的市场。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指出,传统意义上我们更早是“全球产中国销”,后来到“中国产中国销”,再到“中国产全球销”,而现在进入了新的市场格局和趋势——“全球产全球销”。
路特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表示,现在汽车的造车“三不缺”:不缺动力技术,不缺续航能力强的产品,不缺操控优秀的车型。然而,集合这三者的产品却相对匮乏。他强调,尽管车企持续不断的增加功能,性能却未必提升,尤其是在电动化背景下,电动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增加车辆重量,这不仅提高了能耗,还增加了操控难度和安全隐患。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表示,行业对于增程式技术的态度已发生逆转,目前已有15个品牌超过35款车型投放市场,价格的范围覆盖10万级至百万级。增程技术不仅是过渡性方案,而是具备长期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路线。它与纯电、插混共同构成了电动化进程中的“三驾马车”。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增程技术将逐步走向全球市场,特别是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
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指出,目前中国汽车业处在向智能化深度发展的关键期,行业对创新和合作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全领域的技术持续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是麦格纳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
汽车行业是高度全球化的行业,其全球合作势不可挡,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合作,会上,张永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政策交流与行业协同。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许多国家对此并不了解;其次,确保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全球协同,包括上游资源、芯片供应链和电池及材料回收;第三,建立标准层面的互认机制,包括检验测试认证、充电标准和碳核算,减少重复检测和贸易壁垒;第四,推动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因其在碳排放中的重要性和较低的贸易限制;最后,探索新兴领域的全球合作,如车能互动,将汽车与能源系统打通,帮助缺乏能源的国家实现产业升级。
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表示,汽车是高度产业化的产业,只有开放才能进步,只有合作才会共荣,因此就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下一代动力电池、高效电驱动、先进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底盘等技术的攻关;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持续拓展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标准法规的协同,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准法规的制定,推动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全球化发展趋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王青表示:从全球资源的角度来看,减碳压力是中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随着全球需求的迅速增加,供求压力增大,但技术进步为解决这一矛盾带来了希望,能源和技术正朝着更高效率、更强供给能力和更优技术水平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日渐凸显,贸易壁垒也在增加。对此她强调,面对这些挑战,下一步中国要把资源的寻求利用和加强全球的合作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特别是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面,既要从理念上倡导资源节约,又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
对于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赵扬表示,从战略目标来讲,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圈很重要,这个不仅涉及国内生态,也需深度考虑国际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面广,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所有的环节都需要紧密协作。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开放合作是驱动全世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汽车产业完全有自信在开放中发展壮大。随着我们国家汽车产业日益走近世界汽车产业的中央,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需要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承担汽车大国责任,展现汽车大国担当,在责任和担当中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带动全世界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全球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多更好的用车选择。
“如果没有品牌,一个汽车企业在全球是没办法生存的。”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束学明认为,中国品牌出海首先要打造品牌。其次,要核心关注海外市场的三大开发工作,即满足当地法规准入、适应性、存在竞争力的开发。另外,在海外市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产品规划,包括全球差异化的海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新能源汽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世界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与生态重构,构建新能源汽车全球供应链体系正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经济治理处副处长张乃欣表示,欧美国家非常善于运用反补贴调查、反垄断调查,我国现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出口量排名第一,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是否会出现引起这些国家反垄断调查,这一点值得警惕,尤其美国市场。
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副总裁张小聪表示,中国已构建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包括光伏、电池和汽车,去年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关税和贸易壁垒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外溢。因此,必须真正融入当地市场,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和经营,同时保持中国化的决策和强化法规遵守。比如在欧洲,电费高企和环保意识强烈,商用车的推广可能比乘用车更快。
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指出,在整个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芯片产业首当其冲受一定的影响,但中国芯片企业仍需积极出海,通过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西门子EDA商务开发总监黄武指出,由于地理政治学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产业布局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例如,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生产制造在马来西亚,核心零部件研发在欧洲。企业通过多地域布局来降低风险,甚至在国外使用不相同的名称以淡化其国内背景,确保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背后不能离开强大的数字化支持。但大量的数字化更新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包括数字化布局、在线透明度、协作和数据库管理等。
会上,与会嘉宾一致强调,汽车行业有三条链是一定要保持全球协同的,一是上游资源高度集中,因此上游领域需要全球协同、打,确保供应链稳定和安全;二是汽车芯片需求增加,芯片行业高度全球化分工,任何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整车生产,保持芯片供应链的全球化畅通至关重要;三是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的回收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全球合作,形成全球性的回收链条。
论坛期间,《推进中国汽车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与保障体系》报告正式对外发布,为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指出明确路径与建议。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企业调研活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案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